多层民用及工业建筑地基中,有的遇有防空洞,如果必须保留防空洞,则处理难度较大。通过建设单位提供及工程地质勘察,要把防空洞的准确位置、埋深及结构情况查清楚.以便建筑施工论文正确处理,确保上部结构的安全。
防空洞的准确位置,大多数是由建设单位提供情况,由勘察单位确定位置及埋深,较小的防空洞,也有建设单位不知道,勘察布孔较少也未发现,而是在开槽后由施工单位发现的。无论哪种情况,共同的特点就是开槽后必须立即处理,时间紧迫,以免影响工程进度。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,总结出几种常用的处理方法,能适应各种保留防空洞的处理。
1.梁式跨越法
建筑物坐落的位置,有沿建筑物纵向穿越、横向穿越或斜穿的防空洞,防空洞只承受覆土重,不允许建筑物的外墙、内横墙、内纵墙的基础压到防空洞上。一般常用梁式跨越法,即通过梁承受上部荷载,梁支承在两侧基础支座上,梁的支承长度应视具体支承条件而定,当梁跨度较大时,考虑基础的局部承压,应适当予以加强,如加梁垫或构造柱等。
2.桩基跨越法
当建筑物的墙体或柱恰好位于防空洞上.如有适当移位,错开防空洞较理想,但其位置已定,不允许移位,这种情况可采用桩基跨越法。具体做法是:沿防空洞两侧做混凝土灌注桩,桩顶做横梁跨越,横梁上再做建筑物基础,基础承受上部结构荷载,传力于横梁,通过横梁将荷载传给桩,也可在桩顶上直接做桩基承台,这样即可将防空洞架空,不直接承受基础的荷载。
3.基础加深法
当防空洞靠近建筑物,与外纵墙或山墙平行走向,埋深又不大,为使建筑物不传力给防空洞,可将建筑物的基础适当加深.使建筑物基础底与防空洞底基本在一个标高上,这样相互不影响。如果防空洞埋置深度较大,建筑物基础在靠近防空洞一侧适当加深至防空洞下部,使防空洞承受建筑物传来的部分侧压力,但须经过计算,只要防空洞墙体可以承受,否则建筑物基础也可加深至防空洞基底。如某住宅楼,南外纵墙靠近防空洞,建筑物向北移,侵占马路不允许,而防空洞底标高一4.000m,将南外纵墙基础加深与洞底取齐,其他纵墙基础底仍按设计一2.000m, 南北基础高差通过由横墙基础放坡连系。
4.加固承重法
与梁式跨越法相反.职称论文加固承重法不处理基础,而是处理防空洞,使其通过适当加固后,可以承重。通常处理方法:如果防空洞墙体砌筑质量不好,或年久失修,承压强度不足,可在适当距离增设钢筋混凝土扶壁拄,以增强墙体的整体性和承载能力;如果防空洞拱顶砌筑质量差,且拱券高度不足的.可在原拱顶上,增加钢筋混凝土层,成为复合拱顶,或将原拱顶拆除,换成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拱顶。对于埋置较深的防空洞,基础至拱顶有4—5m之多,加之防空洞自身质量亦好,经过详细计算后,也可不做处理。
5. 承重墙体避开法
防空洞横穿建筑物,按正常的平面布置,必有部分承重墙体压在防空洞上。为使防空洞不直接承受上部结构荷载,可通过建筑平面布置,使某道或某几道承重墙放大开间尺寸,错开防空洞,使防空洞在两承重墙之间通过。如开间尺寸加大后,两道承重墙之间的空隙,仍放不下防空洞,承重墙可采用偏基。总之,要使防空洞通过建筑物,而建筑物基础又不压防空洞。洞体穿墙时,墙用梁托起。
6. 洞体改道法
当防空洞穿越建筑物, 采用上述几种方法处理有困难时,可考虑采用洞体改道法。即将穿越建筑物的防空洞拆除,照原样绕建筑物外围而行,改道部分为新建,由此而增加一些造价,但建筑物本身基础即不再处理,对新建建筑无任何影响。应注意的是,建筑平面设计时,尽量考虑使洞体改道部分最短为宜。
分析
(1)当建筑物基础遇到防空洞,是保留还是拆除。要根据建设单位及人防部门意见确定。如保留防空洞,首先要考虑建筑物能否避开防空洞。即适当移位,这样既可保留防空洞, 又使建筑物基础不做处理,正常设计与施工。建筑物要因地制宜,按地面有能避开防空洞的场地,设计建筑物平面,平面形式不一定拘于长方形,可为点式、L形、U形等。
(2)建筑物基础遇到防空洞, 如不需保留防空洞.则处理较简单,但须认真进行.务使地基与不处理地基保持均匀一致。常用的方法亦有多种,如开挖填实法,即挖开防空洞顶部。用素土或灰土夯填密实:又如局部处理法,让建筑物局部通过防空洞. 可把防空洞改建为局部地下室,这样可省去处理防空洞的费用,又为建筑物增加了部分使用面积。
(3)建筑物基础遇到防空洞, 防空洞需保留.必须首先对防空洞的准确位置、埋深、截面尺寸、洞体质量等查清楚,再做多种处理方案比较.确定最佳方案。根据我们考察保留防空洞的建筑物,有的经过多年使用后出现墙体裂缝, 再行处理,难度较大。所以,对保留防空洞的处理,要精心计算、精心设计,同时在处理地基基础时,应适当加强上部结构的刚度,使地基、基础及上部结构协同工作。以克服不均匀沉降。
(4)有防空洞穿越的建筑物,除对基础形式有正确的选择, 以适应地基变形要求外,尚应对上部结构的整体刚度加强,以适应不均匀的地基.引起建筑物的沉降。对于建筑物较长,地基又不均匀,且地基土质较软.宜将建筑物用沉降缝彻底断开,使局部建筑施工论文过大的变形,可在较小范围内调整。
作者:任振甲